書籍介紹
本書特色筆者教授大專院校通識課「音樂欣賞」多年,一開始認為這應是一門受學生喜愛、容易被接受的課程,但事實正好相反無論是什麼科系的學生,大多對這一門課抱著恐懼的心理。究其原因,不外乎看不懂豆芽菜,無法辨識音高與節奏,自認為是音盲、音癡,樂理更是令人頭痛。摒除以教師觀點為主的課程設計,試圖從不同的觀點角度切入,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世界。發現若能從一般人的生活經驗或生命體驗作為切入點,學生較易產生親切感,學習意願和興趣相對的提高許多。因此,筆者試著以童年生活、植物、動物、自然景觀、季節、睡眠、愛情等不同的主題來設計課程內容,介紹相關的音樂,以期能引起共鳴。
本書共有十個單元,分別為一、四時佳興,二、動物狂想,三、花語寄情,四、風泉月露,五、情為何物,六、夜的綺想,七、一夜好眠,八、兒時記趣,九、大河之聲,十、鄉土呼喚。每一單元介紹相關樂曲三至四首,選曲方面以較具通俗性的經典樂曲為原則,又因感於學生對華人音樂作品普遍認識不足,特別於每一單元中盡可能安排介紹華人作品。而在內容介紹方面力求便於閱讀,盡量避免太多的專業術語,將相關的音樂常識另闢小園地做解說。教師或學生可為每一單元增加曲目,延伸欣賞的廣度,也可自行增加不同的主題,讓音樂的觸角進入生活的周遭。 筆者教授大專院校通識課「音樂欣賞」多年,一開始認為這應是一門受學生喜愛、容易被接受的課程,但事實正好相反無論是什麼科系的學生,大多對這一門課抱著恐懼的心理。究其原因,不外乎看不懂豆芽菜,無法辨識音高與節奏,自認為是音盲、音癡,樂理更是令人頭痛。摒除以教師觀點為主的課程設計,試圖從不同的觀點角度切入,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世界。發現若能從一般人的生活經驗或生命體驗作為切入點,學生較易產生親切感,學習意願和興趣相對的提高許多。因此,筆者試著以童年生活、植物、動物、自然景觀、季節、睡眠、愛情等不同的主題來設計課程內容,介紹相關的音樂,以期能引起共鳴。 本書共有十個單元,分別為一、四時佳興,二、動物狂想,三、花語寄情,四、風泉月露,五、情為何物,六、夜的綺想,七、一夜好眠,八、兒時記趣,九、大河之聲,十、鄉土呼喚。每一單元介紹相關樂曲三至四首,選曲方面以較具通俗性的經典樂曲為原則,又因感於學生對華人音樂作品普遍認識不足,特別於每一單元中盡可能安排介紹華人作品。而在內容介紹方面力求便於閱讀,盡量避免太多的專業術語,將相關的音樂常識另闢小園地做解說。教師或學生可為每一單元增加曲目,延伸欣賞的廣度,也可自行增加不同的主題,讓音樂的觸角進入生活的周遭。